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第2节(2 / 2)


  黄米粥是病号饭,端一份去爹娘屋里,然后把刚煎好的黍豆饼放一盘,另外装了一盘大锅里头的切块根茎,剩下的黄米粥都倒进小陶罐里,东西都放在篮子提着,另一只手则提着麻布包。

  出了灶房,日光明晃晃还是很刺眼。

  旱了两年,连蝉鸣都没有了,两个少女正蹲在水井边洗衣服,不过水井已经快没水了,把储了一天的水打上来,差不多都是用来吃的,只有剩下最底下那一些极浑浊的才丢进明矾,沉淀一下用来洗衣服。

  基本上紧着伤员洗,其他人最多洗个内衣。

  “妹妹!”

  井边其中一个就是苏燕,正挥汗如雨给四口人洗衣服,埋头搓搓搓,见苏瓷出来,扬起一个大大的笑脸。

  苏瓷“哎”了一声:“饭做好了,你等会端回屋里和娘先吃。”

  “知道了!”

  苏燕在水井左侧,另一个姑娘在水井右侧,两人距离不远不近,看起来不显刻意生疏,细究却有一点点泾渭分明的微妙感觉。

  另一个姑娘也抬起头,露出一张白皙秀丽的面庞,不及苏燕英气有神,也远及不上苏瓷的精致漂亮,却面如满月,生得十分端庄清秀,气质也是这一挂的。

  “二姐姐辛苦了。”

  这位就是苏瓷的庶妹,原文女主苏蓉了。

  苏瓷的母亲生她的时候难产,大夫说以后怕是不能再孕了,而苏瓷的父亲和母亲青梅竹马感情深厚,他是一心要守着母亲和两个女儿过的,没有儿子也不在意。

  但祖母并不答应,她已经把娘家侄女接过来多年了,这个机会正好合适,于是姑侄二人联手给父亲下了药,还是趁着母亲坐月子的时候,最后得手了,白姨娘还是十分幸运一次中标,苏棣不得不将人纳进门,最后生下一对龙凤胎。

  这龙凤胎的姐姐,就是这个原女主苏蓉了。

  说来让苏瓷评价的话,把原书概括一下,那就是这苏蓉是个聪明人了。

  原书里,当发现面对杨延宗这么一个冷漠强势的男人自己唯有施展“温柔”作为手段之后,她立即就收敛所以棱角,没有脾气只有温存,利用温柔为武器,数十年如一日使出水磨功夫,才生生获得成功。

  至于现实的话,苏棣对苏蓉观感倒满不错的,虽及不上一双爱情结晶去发自去内心疼爱,但也很好了,苏瓷姐妹有的她也会有,也会关心询问,连带对她弟弟和生母也可以。

  苏棣人品过关,自然不会干什么排斥苛待的事,但这种情况进门的白姨娘和她生的一双儿女,想他多发自内心去喜欢,那是不可能的。

  特别这个白姨娘,厌恶是必然的。

  这种情况下,她能安抚按捺下爱搞事的生母,让父亲待她姐弟和颜悦色,确实是个能耐人。

  苏蓉待嫡母态度始终恭敬,待父亲尊敬中带着濡慕,待苏瓷姐妹则是亲近和客气中总拿捏着一个恰到好处的度,从来不和她们吵架红脸,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这样了。

  苏瓷笑了笑,态度和以前也没什么两样,对方打招呼,她就冲她笑笑做回应。

  她不是原主,可不会故意不理人也不会冷哼,这样做除了衬托得对方更显大度端庄也让父亲更体恤之外,并没有任何好处。

  不过也就这样了。

  苏瓷瞟了苏蓉一眼,阳光下后者正挽着袖子继续拧衣服,这位原女主也没有特殊技能在身,并不需要她特别警惕的。

  两人就这么不远不近打过招呼,她笑笑瞟一眼,脚下也没停,直接就过去了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苏瓷来得不迟也不早,前院男人们刚刚说完有关迁徙的事。

  “不走不行,粮食没了,水也快见底了。”

  这天旱得厉害,连军镇要防御的外敌这一大片的北戎都早迁徙跑完了,云北大仓粮食吃紧,上头能筹措到的粮食有限,只能顾着更要紧的地方,这十几个边陲军镇实在拨不下来了。

  上头给的指示是“原地筹措”,可大旱两年,放眼望去,除了东边的大山还能见到些绿色之外,入目都是黄褐一片了,附近的村庄乡镇的人能跑的早跑完了,怎么筹措?

  不走就只能原地等死了。

  这个军镇驻军不十分多,大概三四千,可情况却挺复杂的,和杨延宗一样被贬官并发配边陲的人可不少,还有来监视他的,甚至想趁机除掉杨延宗的,另外还有原来军镇上的军官。

  这个军镇属四王爷势力范围,指挥校尉是四王爷的人。

  总而言之,都是一群有野心的人,不可能原地等死的。

  擅移弃守是罪名不假,但也可大可小,这种特殊情况,有能耐的,操作一下,问题也不大。

  先活下去再说。

  说来苏瓷还挺佩服那情郎的,这种情况居然还赶过来了,说他没一点真情也不对,但偏偏这私相授受对女方伤害极大,被人发现基本完了。

  而男方基本没啥伤害,风流韵事一桩,前提男主不讨账的话。

  无关情爱,戴绿帽子什么的,男人的奇耻大辱。

  行了,真情假意苏瓷也没兴趣深究,反正这事儿她肯定不能让人知道,军镇里头还有个死对头强x犯在,她铁定不能和他们一起走的!

  苏瓷提着篮子和布包推门进了正房,听见说话声,她便站在帐缦外没有进去。

  “……镇上还有八百军马,应该能撑十天左右,……等到了平州,到时候看情况再说。”

  “平州离邗州更远些,那边旱情应该会好歹缓和点。”

  “姓梁的只怕会找麻烦,咱们路上得小心些,……”

  “还有四王那侄儿,镇上旱得都要粮尽水绝了,他也不知来这是作甚?……”

  众人眉头深锁,你一眼我一语讨论,一直倚在榻背听着的杨延宗终于发话了,“好了,去收拾,今夜收拾妥当,明日寅初动身。”

  百户逐家逐户通知,寅中在镇外的东山脚集合,整个军镇离开,他们没有存粮,无论如何也必须跟着大队伍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