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重生之贤后第101节(1 / 2)





  孟嘉毅边说,边看着陆远的神色,发现陆远连连点头后,信心更盛,一鼓作气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了不少。

  “不错,还有呢?”陆远点了点头,他现在也大概能够理解“孺子可教也”是什么意思了,孟嘉毅就是如此。现在孟嘉毅的观点,往前两个月,孟嘉毅一定说不出来。

  “还有……”孟嘉毅看了看陆远,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,接下来的话,他不知道该说不该说。

  “说。”陆远挥了挥手,这个字说得斩钉截铁,还带着一股子命令的味道。

  “还有,我认为这几日,将军没有尽全力,不,是……”孟嘉毅又看了陆远一眼,在看到陆远的眼神后,连忙接了下去,“是从孟城之后,将军便没有再尽全力了。”

  孟城,便是陆远来了之后,收复的第一座城池。

  孟嘉毅也是这几天才发现这个问题的,曾经一度孟嘉毅并不愿意相信,但经过仔细的观察,孟嘉毅才发现,陆远真的没有尽全力,若是陆远尽了全力,现在他们早已班师回朝,又怎么会还在忻州城外守着?

  但是孟嘉毅却不明白,陆远这么做的目的,现在军中似乎没人发现这个问题,孟嘉毅不知道自己的观察是真是假,但这件事孟嘉毅已经在心中憋了很久,今天孟嘉毅终于忍不住了。

  “不错,连这也能看出来了,进步很大。”谁知道陆远根本没有否认,挥了挥手,大方地承认了孟嘉毅这一个观点,还不忘夸奖孟嘉毅两句,说完,便在地图前的凳子坐了下来,“本将的确没有尽全力。”

  “为什么?”孟嘉毅看着坐在椅子上的陆远,瞪了瞪眼睛,语气有些呐呐的,早点将城池收复回来,不是更好吗?将军又为什么迟迟不动?

  “现在咱们的情况,对百姓影响不大,拖一拖又何妨?”陆远看了孟嘉毅一眼,的确,忻州自古以来便是西元的重地,除了驻守的将士之外,几乎没有多少百姓,早在突厥入侵之时,忻州城中的百姓早已撤了出去,就算现在忻州战火连天,也不会影响到普通人。

  陆远愿意这样一来一往地胶着,也正是因为如此。

  就算影响不大,早点打完,早点回京,不好吗?孟嘉毅看着陆远,一时间有些疑惑,太子妃才刚刚走,陆将军不想早日回京安慰夫人吗?而且听说陆大公子的夫人也有了身孕,陆将军难道不想早点回去抱孙子吗?

  “现在不是时候,”陆远自然察觉到了孟嘉毅疑惑的目光,挥了挥手,“咱们现在还不能回京。”

  陆远说的是不能回京,不是不能打胜仗,孟嘉毅像是知道了什么,没错,原来太子的党羽视陆家为眼中钉肉中刺,若是陆将军回去,恐怕会被群起而攻之,皇上态度也暧昧不明,如果陆将军倒了,陆家恐怕就……陆将军现在的确不能回去。

  自觉知道了真相的孟嘉毅连忙拱了拱手:“将军放心,末将一定不会透露半个字!”

  陆远看着孟嘉毅一脸严肃的模样,大致能够知道他应该是想岔了,但是这种无关紧要的事,陆远也不会特地去解释,摆了摆手后,又指了指桌上的沙盘:“不说这个,现在这个情况刚刚好,没有哪一个名将,不是从战场上磨砺而来的,你正好趁这个机会,好好历练一番。”

  说着,陆远便开始指着地图,给孟嘉毅细细讲解起来,部署着明日的布局。这几个月陆远不累吗?当然累!对于陆远来说,打胜仗不难,但是有输有赢,放水还不能被敌人与自己人知道,还要确保将士的伤亡降至最低,实在是太累了!

  但是想到自己离京之前安景行的话,想到安睿这些年对陆家的态度,想到自己未出生的孙子,有些事情,陆远不得不去做!

  孟嘉毅则是看着一脸严肃的陆远,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,以后有机会,一定要解除太子一党与陆将军之间的误会!

  两个心思各异的人在房间内交流着,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对方的不对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陆远: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可是这本书里为数不多不会演戏的人了!

  孟嘉毅:将军说的是!

  陆言蹊:父亲说的是!

  安景行:泰山说的是!

  安睿:我可去尼玛的吧!

  第140章 腹黑

  “子玉?”陆言蹊看着从外面回来的颜子玉, 挑了挑眉,这个表情,颜子玉的心情不错啊。

  “齐池?”果然,听到陆言蹊的声音后, 颜子玉便兴冲冲地走了上来, 看着陆言蹊, 脸上是怎么也掩藏不住喜气。

  “看来事情进展地不错?”陆言蹊自然知道颜子玉今天是去做什么的,看颜子玉现在的表现,叶玉珩那估计有戏。

  果然,颜子玉听到陆言蹊的话, 立刻喜上眉梢:“是啊,还没来得及谢谢你, 虽然今天玉珩没有表态,但是对我的态度好了不少。”

  陆言蹊听到颜子玉的话,也不惊讶,心中压抑了好几年的负面情绪, 怎么可能因为今天颜子玉几句话就全部散去?但是只要有突破口,自然就能好很多,再加上颜子玉这个人的个人魅力,相信解开叶玉珩的心结,便指日可待, 叶玉珩打开了心结,那离投入自己麾下,还能远吗?

  想到这里, 陆言蹊脸上也带了一丝喜气,对颜子玉拱了拱手:“那我先恭喜子玉了。”

  颜子玉听到陆言蹊这话,笑眯眯地接下了陆言蹊的恭喜,心中对陆言蹊更是感谢不已,若不是陆言蹊,他现在恐怕还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摸不着头脑。

  突然,颜子玉像是想到了什么,看着陆言蹊:“故渊今日也在吧?”

  “在的。”陆言蹊点了点头,满脸微笑,“他等等就出来,你有什么事吗?”

  “是这样的,前段时间恰好得到了一方端砚,据说是前朝大儒俞青云的遗作,我对这方面不是很擅长,想请故渊品鉴一二。”颜子玉笑了笑,满脸温和,似乎真的只是恰好得到了似的。

  陆言蹊听闻此言,眉心却跳了跳,前朝大儒俞青云,这不是景行的曾外祖吗?似乎的确听说过这位老爷子喜欢雕刻,现在俞家都还有几块儿籽料,现在颜子玉说到这这方端砚,陆言蹊不得不承认,自己的确是动心了。

  颜子玉看着陆言蹊的神情,怎么会不明白陆言蹊心中所想?这段时间颜子玉虽然与陆言蹊相处的时间不长,但也不算短,期间见过不少连颜子玉都感觉到不错的珍宝,但这位愣是眉心都没有动一下,不仅如此,俞故渊的表情也同样是淡淡地,那个时候,颜子玉就知道,寻常东西恐怕真的入不了他们的眼。

  现在看到陆言蹊因为自己的话表情有了变动,颜子玉当然明白,这个东西,估计引起了他的兴趣。

  果然,就在颜子玉腹诽的时候,就听到了陆言蹊的声音:“自然可以,恰好故渊在这方面,略懂皮毛。”

  陆言蹊不知道颜子玉心中千回百转的心思,只当颜子玉想让他们鉴赏一二,既然是鉴赏,陆言蹊自然不会拒绝,万一真的是安景行曾外祖的作品,说什么也不能错过。

  “那我去去便回。”颜子玉说着,对陆言蹊拱了拱手,转身便离去,想来是去拿那方端砚了。

  “怎么了?”安景行刚过来,就看到了颜子玉匆匆离去的背影,“在说什么呢?”

  “子玉说他那里有一方端砚,想请你鉴赏一二,”陆言蹊说完,顿了顿,有加上了一句,“据说是前朝大儒俞青云的作品。”

  安景行听到这话,愣了愣,怎么会不明白陆言蹊的意思?寻常端砚,恐怕陆言蹊也没兴趣鉴赏,说句嚣张的话,端砚这东西,虽然难得,但依照陆言蹊的财力背景,想要,就不会缺,但这方端砚不一样,它挂上俞青云的名号。

  “看看也不错。”安景行想着,便点了点头,若是寻常端砚,也无法打动安景行,但如果真的是出自曾外祖之手,安景行也被勾起了兴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