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64章(1 / 2)





  当然,这可能会引来边界纠纷,能开互市,孟清和当真不想撺掇朵颜三卫动刀子。

  思索良久,沈瑄起身走到大案之后,铺开纸张,重新誊写孟清和的奏疏。

  修长的手指,执笔在纸上游走。

  墨迹染在纸上,似带杀伐之气。

  “来人。”放下笔,沈瑄叫来亲卫,“请高阳郡王过府一叙。”

  亲卫领命,孟清和不解。

  沈瑄同朱高炽三兄弟一向都保持距离,主动去请高阳郡王是为何意?

  “这份奏疏不能经过通政使司,需得郡王直接呈送今上。”沈瑄吹干墨迹,递给孟清和,“北上之前,不要漏出口风。”

  “道衍大师那里?”

  “我随你同去。”

  孟清和点头,奏疏不经过通政使司,是担心中途出现问题?

  “太祖高皇帝曾严令,诸边镇不得与北元互通贸易,违者重罚。”沈瑄按了一下孟清和的眉间,“若交由廷议,于汝不利,可明白?”

  握住沈瑄的手腕,孟清和眉间皱得更紧。

  此时,明朝的票拟批红制度尚未形成,入阁待诏的解缙等人只能算是永乐帝的机要秘书。

  不经廷议,皇帝直接下诏并不鲜见,登基不到半年,永乐帝就干了好几回。

  沈瑄和孟清和都在五军都督府供职,论理,奏疏均要经通政使司封存,才能送到皇帝面前。考虑到孟清和同文官集团的紧张关系,以及开互市涉及的诸多问题,沈瑄才派人去请高阳郡王。

  当初齐泰都能想办法截留山东的战报,难保不会有人得知奏疏内容借机生事。

  孟清和以御制大诰和太祖成法打了文官集团的脸,若是被抓住把柄,事情绝难善了。

  沈瑄此举保护了孟清和,却将风险转移到了自己身上,不小心,就会给人留下结交皇子的印象。

  想通之后,孟清和懊恼的敲了一下脑袋,“是我不对。不然,这封奏疏不要送了,再想办法。”

  “无妨。”沈瑄拉住孟清和的手,不让他再敲自己,伸臂将他揽入怀中,“我会护你。“

  “我不是担心自己……”

  “我知晓。”沈瑄低头,吻了一下孟清和的嘴角,“我说了,无碍。”

  一股酸涩的感觉的袭上心头,孟清和不说话了,用力抱紧沈瑄,闭上双眼。

  既然他说无碍,他就信。

  若是真有人敢借此找沈瑄的麻烦,他不介意再来一次君前参奏。

  哪怕对上的是他惹不得的人,也在所不惜!

  定远侯相邀,朱高煦很是激动,一把丢开手里的长枪,也不管在校场里跳脚的朱高燧,同魏国公告辞之后,牵马就走。

  徐辉祖没多问,心中却对沈瑄此举存了疑虑。

  徐增寿知道徐辉祖担心的是什么,二话不说,拉着朱高燧跟了过去。

  看着甩不掉的舅舅和弟弟,朱高煦无奈。

  徐增寿笑着一拍外甥的肩膀,“郡王何必如此?不过是一起到定远侯家蹭顿饭,吃不穷。就算定远侯家伙食不好,兴宁伯府就在旁边。据说兴宁伯对食之一道颇有研究,本侯早想讨教。”

  朱高煦很想朝天翻白眼,但看徐增寿的表情,将到嘴边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。

  人多点,也好。

  未己,高阳侯徐增寿和朱高煦兄弟一起登门蹭饭,被定远侯沈瑄撵出府门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
  据闻,武阳侯被撵出门时,还拍着门板大呼外甥不仁义,连一顿饭都舍不得给舅舅蹭。

  最后是兴宁伯打开府门,把人请了进去,事情才算完。

  不然,额头暴起青筋的定远侯怕是会当街杀人。思过中的魏国公也会破门而出,暴揍武阳侯,上演一出兄弟相残。

  消息传到宫内,朱棣笑得直捶大腿,徐皇后却连连摇头,四弟当真是胡闹。

  朱高炽的反应则有些不同,得知道两个弟弟是和武阳侯一起被请入定远侯府,令宦官退下,独坐文华殿暖阁中,沉思许久。

  第一百一十一章 互市

  回宫之后,朱高煦和朱高燧沐浴更衣,带着沈瑄重拟的奏疏求见父皇。

  沈瑄只请了高阳郡王一人,不料朱高燧得知情况,也硬要插上一脚,连过府蹭饭的武阳侯都表示,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一定搭把手。

  “外甥的事,舅舅责无旁贷!”

  徐增寿能大大咧咧说出口,沈瑄却不能轻易应下。

  何况,徐增寿与孟清和称兄道弟,却叫他外甥?明显辈分不对。

  说错话的后果是,武阳侯蹭饭不成,反被从定远侯府撵了出来。拍门也照样不许进,进去了还撵。

  由此上演了让永乐帝乐得直拍大腿,却让魏国公徐辉祖想抓狂的一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