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76章(1 / 2)





  短短几日,山东境内已大不相同。

  废弃荒田重新有人开垦,逃税民户相携归乡。

  远远望见天子车辂,纷纷在路旁下拜。

  朱棣坐在辂中,放下高阳郡王从开平卫送来的书信,脸上总算有了笑容。

  “郑和。”

  “奴婢在。”

  “你亲自去开平卫,传朕口谕,令高阳郡王到北平见驾。”

  “奴婢遵命。”

  “再去大宁,将兴宁伯也叫来。”朱棣翻开孟清和送上的奏疏,“朵颜三卫的事,兴宁伯有大功,朕要当面再赏他。”

  “是。”郑和应诺,随即道,“陛下召兴宁伯至北平,可是不去大宁?”

  “去,为何不去?”朱棣看着奏疏,头也未抬,“朕自有计较,你去传话便是。”

  “是。”

  郑和躬身,不敢再问。

  之前多问一句,已有僭越之嫌,再问就是不知进退了。

  五月庚辰,天子御驾抵达北平。

  北平镇守,后军都督沈瑄同三司官员一同至城外出迎。

  看着熟悉的城门和仿佛仍留着硝烟痕迹的城墙,朱棣感慨非常。

  昂首望向城头,进而仰望蓝天。

  有雄鹰展翅飞过。

  这里是北平,他生活二十年的地方。

  从这里开始,他率军北出塞外,抵抗蒙元。举起靖难大旗,得天下。

  脚下是属于他的土地,而他的目光却望向更远的地方,大漠的深处,草原的尽头。

  深吸一口气,方才平复心中的激动。

  此时此刻,朱棣更加坚定了迁都的决心。

  雄鹰该翱翔蓝天,骏马当驰骋草原。

  江南水乡,金粉之地,不适合他,也不适合他的子孙。

  一国之君,当定鼎天下,当守国之门!

  朱棣信仰武力,退一步海阔天空,从不存在于他的字典中。

  从镇守北平到靖难起兵,如果他退了,哪怕只有半步,也是死无葬身之地。

  “瑄儿起来。”

  看着一身大红麒麟服的沈瑄,朱棣的喜爱溢于言表。沈瑄和朱高煦,时常让朱棣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。

  意气风发,肆意飞扬。

  从那时起,他便立誓踏平草原。如今他富有天下,实现誓言的日子,并不遥远。

  “陛下,可回王府下榻?”

  “朕不累。”朱棣没有再上辂,而是改乘战马,“在南边,朕要闷出病来,还是北边好。”

  话落,用力一挥马鞭,“瑄儿,随朕跑一场!”

  “遵令!”

  沈瑄接过亲卫递来的马缰,翻身上马,紧随天子而去。

  一身明黄袍服的朱棣在前,绯色麒麟服的沈瑄在后,恰似金龙腾飞,麒麟在侧。

  随驾的张辅等人纷纷策马扬鞭追了上去,却始终快不过沈瑄的亲卫。

  看着成燕形护卫在朱棣身侧的边军,张辅等人不由得眼热。

  战场悍将,遇上如此骁勇的边军,总是见猎心喜。

  张辅还好些,懂得收敛,朱能就顾不得那么多了,看着腰挎长刀,背负弓弩的骑兵,双眼放光,当真像是见到了肥肉的饿狼。

  马蹄声远去,被丢在身后的随行官员满脸愕然。

  这还没进城,天子就跑马去了?

  成国公,定远侯和信安伯都跟去,武阳侯也没影了,金吾卫羽林卫和锦衣卫塞着班的加速,连旗手卫都不甘人后,留下文官内侍宫人在后边大眼瞪小眼,算怎么回事?

  内侍也不能算在内。

  凡是团领衫上有葵花纹,幞头镶边的内侍骑术同样不弱。身手矫健如侯显、白彦回,都是战场上拼杀过的,武力值不亚于军中千户。

  相比之下,随行的六部官员,以及同沈瑄一同出迎的北平官员,未免显得尴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