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96章(1 / 2)





  洪武和永乐帝时期的宦官,越是贴身伺候的,越是爷们。尤其是永乐朝,如郑和,侯显,白彦回等,都跟随永乐帝上过战场,真正杀过人见过血,经历过大阵仗。

  论军事素养和个人能力,并不逊色于优秀的武官。所以,才会有侯显出塞,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壮举。

  但成功的独特处,就在于不可复制。

  洪武朝的宦官听话,永乐朝的宦官彪悍,在这之后,除了主持修建北京九门城楼的阮安,明朝的宦官基本同奸佞直接挂钩。

  东厂西厂,王振魏忠贤,全都载入史册,遗臭万年。

  不过,在李闯攻进京城,崇祯走投无路时,最后拿起武器保卫皇宫的,只有宦官,陪崇祯到最后的,也是宦官。

  一饮一啄,冷暖自知。

  宦官为祸不假,但将宦官推到台面上,与文臣相争的却是皇帝。

  这背后有太多权谋倾轧和无奈不能诉之于口。

  永乐帝是马上皇帝,有他在,没人能翻起浪花。武官不行,文臣同样不行。他的继承者却不一样。为压制日渐膨胀的文官势力,只能推出宦官和文官角力。

  发起者和倡导者就是仁宗的儿子,永乐帝的孙子,明宣宗朱瞻基。

  按照后世的说法,还没君主立宪呢,就想把皇帝架空,中旨不当回事,当真不把豆包当干粮!

  于是,宦官集团崛起了。联合永乐朝重建的锦衣卫,同文官集团展开了不屈不挠的集体掐架和政治斗争,成为了明朝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  尽管,这风景实在算不上好。

  想到这里,孟清和无奈叹息。以他往日行事,以及同宦官的关系,想不被归入佞臣也难。

  谁让记载历史的笔掌握在文官的手里,皇帝都能骂出x,何况自己一个小小的伯爵。

  孟清和站起身,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,既然注定要被视做佞幸,那就佞幸到底!

  掐架?

  他从来就不惧!

  当日,沈瑄难得没加班。

  策马走在街上,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。

  天色已暗,除了巡逻的校尉,几乎没什么光亮。

  行到中途,沈瑄突然停住。

  不远处,孟清和正披着斗篷,提着灯笼立在雪中。

  一瞬间,暖流冲刷过心头,沈瑄拽紧了缰绳,策马快走几步,距孟清和五步远,从马背上一跃而下。

  “怎么在这里?”

  “等侯爷。”孟清和搓搓手,哈了一口气,“遇上喜事,高兴,想请侯爷过府一叙。”

  沈瑄挑眉,握住孟清和的手,“等了很久?”

  “没有。”借着斗篷的遮掩,孟清和反握住沈瑄的手,指间划过掌心,笑弯了双眼,“只是没想到会下雪,幸亏侯爷回来得快。”

  乌黑的眸子有瞬间闪动,沈瑄放开孟清和的手,顺势拉了拉他身上的斗篷,倾身,温热的呼吸拂过耳边,“如此看来,十二郎的心情果真是不错。”

  孟清和咧咧嘴,尽量控制住不去捂耳朵。

  视线扫过身边的亲卫,亲卫正一脸肃然,警惕宵小中。

  嘴角抽了抽,不觉得太刻意了点?

  再看沈瑄的亲卫,也一样。

  孟十二郎抬头望天,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还是笨蛋会传染?

  天知道。

  有兴宁伯中途劫道,定远侯自然没有回家。

  伯爵府内,锅里的浓汤已经滚了三滚,片好的羊肉和切成片的白菜萝卜摆了满满几大盘。冻成块状的豆腐直接小半桶。按照沈瑄和孟清和的饭量,这些还不一定能吃饱。

  冬天就该吃火锅。

  满满煮上一大锅,虽然没有辣椒,熬煮的高汤同样美味,香气扑鼻。

  孟清和没准备酒,两人就只是吃肉扒饭。

  没过多久,盘子就空了。

  一整头羊羔,大半都进了沈瑄的肚子。

  饭后,孟清和又拉着沈瑄消食,转悠了几圈,直到送上的茶水变温才停下。

  沈瑄坐到桌旁,倒好的茶水立刻奉上。

  看一眼孟清和,接过茶杯,抿一口,点点头,“好茶。”

  然后不再出声,继续喝茶。

  “侯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