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十七(1 / 2)





  十七

  古明市公安局,安静的地下车库内,一根拇指粗的黑色电缆插入了电表箱。接通电源的外勤车,像将要变形的擎天柱,开始发出低沉的轰鸣声。

  距离大巴车10米开外的地方,四名特警一字排开。

  展峰走下车,在车尾不起眼的地方用力按了下去。受力弹起后,一块闪烁着悠悠红光的触摸屏露了出来。

  他的右手覆在屏幕上,红光突然变得强烈,语音系统提示,掌静脉识别通过。

  待屏幕完全变绿后,大巴车的隐藏门以底边为轴自上而下缓缓落地,展峰踩上七级台阶,走进车舱内。

  舱门边有一个指纹识别按钮,轻触之后,舱门关闭,外面又恢复了大巴车原有的模样。

  舱内经过彻底改造,长5.1米,宽2.2米,高2.3米,实用面积可达到10平方米。舱内配有各种临时性检验设备,虽然品种繁多,但都收纳得恰到好处。

  在启动设备前,整个车舱空荡得如未装货的集装箱。

  临来的路上,展峰就开始用电脑编辑尸检报告。整整花费了五个小时,他才把三具尸体的解剖数据转换成了立体数字模型。

  接下来他要做的,就是把模型成像——学术上称这种技术为“虚拟解剖”。

  打开舱内的中控屏,展峰输入代码后,一块正方形金属台从地板上缓缓升起。与此同时,舱顶原本折叠的透明介质也随之徐徐降落,大约半支烟的工夫,两者完美衔接。

  一台类似金字塔状的虚拟解剖仪就此组合完成。

  虚拟解剖听起来很高端,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无介质浮空投影技术,将编辑好的尸体数据模型还原成全息影像。这种技术始于欧美国家,多被运用在陈年旧案及无尸案中。

  本案中的尸体已然焚化,但依办案程序,发现死者后,需立即进行法医解剖。而在此过程中,要全程拍摄影像资料,记录与尸体有关的数据,测量数值必须精确到毫米。

  解剖结束后,法医中心会将所有资料罗列,出具一沓厚厚的尸检报告。有了这份报告,展峰只需把相关数值按照固定模式一条一条输入系统,接着再进行自动建模,系统就会根据转换好的数据模版,快速还原出一个人体模型。

  通过“金字塔”顶端的投影口,“尸体”的全息影像会投射到金属台上,如果在解剖中需要重点观察哪个部位,只要用鼠标在电脑上双击即可。

  该系统基本是傻瓜操作,就算是门外汉,捯饬两下,也可以用得有模有样。

  展峰将平板电脑连接完毕后,对着系统输入了声纹口令:“波波你好!”

  “波波”是仪器自带的人机语音交互系统,有些类似于“小爱音箱”。

  说类似,主要是因为两者仍有本质的区别。举个不恰当的比方,如果把它们比成人类发展进程,“小爱”与“波波”之间最少要隔个上下五千年!毕竟,两者间有着七位数的身价悬殊。

  至于为何叫“波波”,负责研发系统的技术员也给了一个“完美”的解释。

  这位技术员是位80后死肥宅,沉迷于二次元动漫无法自拔。他说,“波波”是动画片《七龙珠》天神的神侍,连神龙都能粘起来。他认为这与“虚拟解剖”重组人体是一个道理——神龙复活后可以满足愿望,人体拼凑好能够找到真相。

  虽说技术员的脑洞很清奇,但解释得也算天衣无缝,展峰也就没想过要改掉这个粗听有些幼稚的名字。

  “在的,展队!”被唤醒的波波发出温柔的机械女声。

  “虚拟解剖开始,介绍死者基本情况!”

  话音一落,舱内光源全部熄灭,飘浮在半空中的“王沐”,变得越发清晰起来。与此同时,波波开始进行尸体描述。

  “尸长157厘米,体重55公斤,黑色短发,衣着完整,无撕扯及性侵害痕迹,尸斑暗红,沉积于腰背部;颜面部淤血,双眼睑、球结膜斑点状出血,有玫瑰齿。可判断为机械性窒息死亡。”

  展峰挥手把尸体翻了过来,背部情况一览无余,“尸斑沉积于背部,说明她曾平躺在地上一段时间。作用力来自后方,凶手是尾随作案!波波。”

  “在!”

  “把伤口位置放大!”

  “好的!”

  “描述数据!”

  “好的!死者颈项部中段皮肤可见深浅两条索沟(勒痕),螺旋状勒纹。其中,浅状索沟宽0.5厘米,深0.3厘米,倾斜向上,与水平方向呈31°夹角,索沟及索沟两侧皮肤可见皮内出血;深状索沟,宽0.5厘米,深0.6厘米,也是倾斜向上,与水平方向呈47°夹角,该索沟两侧皮肤未见明显皮内出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