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98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邢君怎么回来了?”

  邢颙沉默片刻。“臣到长安游历之后,开了眼界,觉得还是教书育人最适合臣。周旋于公府,俯首于案牍,不是臣向往的生活。”

  “还有吗?”

  “还有就是离家近,方便照顾父母妻儿,省了相思之苦。”

  “你倒是看得开啊。”刘协拍拍膝盖,带着几分玩笑的口吻。“在县学做教师,薪酬可不高,还不如你夫人在印坊的收入一半呢。你不担心夫纲不振?”

  邢颙眼中闪过一丝尴尬,有些窘迫地说道:“陛下说笑了,内人虽不是什么高门子弟,却也是知书达礼之人,岂会以收入高低论英雄。”

  第九百七十八章 公事公办

  刘协没有再追问。

  不能说邢颙说谎,但他肯定没有说全。

  河间有印坊,就在郡治乐成。如果邢颙只是想与家人团聚,大可留在郡学教书,不必回到鄚县。

  特意回到鄚县,和鄚县人才损失严重应该有关系。

  去年邺城之战,张郃被流放,跟着他的人大多是鄚县人。荀攸、辛毗在河间度田,又杀了一批人。总的来说,鄚县的大族就算没被连根拔起,至少也伤了一半元气。

  邢颙赶回鄚县教书,应该有尽快为鄚县培养一批人才的想法。

  只不过他没必要说破。

  这种乡土观念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想法,只要不出格,朝廷不必强行制止。

  某种程度上,他也希望有更多的读书人像邢颙这样扎根基层,用所学报效乡里,而不是一心往郡治跑,往京师跑。

  他又问了一些情况,比如课程安排,学生的学习进度之类。

  邢颙一一作答。

  说到教学问题,邢颙就像换了一个人,精神抖擞,侃侃而谈。

  最后,刘协问他有什么要求。

  邢颙看了司马朗一眼,司马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。

  邢颙离席,向刘协行了一个大礼。“臣冒昧,敢请陛下免鄚县一年赋税。”

  刘协看看司马朗,不动声色。“理由呢?”

  “鄚县子弟感激陛下仁德,求学积极,以致规模超出预期。虽然郡里拨了五十万,但那只是用于修建校舍的,教师的月俸还没有着落,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足额发放了。若能免一年赋税,用来支付所欠的教师月俸,所差也就不多了。”

  “你也没有足额发放?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

  司马朗补充道:“陛下,邢君还没有领过月俸,他一直是由夫人供养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