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炮灰婆婆的人生(快穿)第266节(1 / 2)





  收受商户贿赂只是其中一件小事,知县大人是判案上也容易偏颇。都是普通人请他评理还好,若是遇上其中一方有权有势,那真就是谁有钱谁有理。

  在任上近十年里,判出了不少冤案。

  知府大人明察暗访,拿到人证物证后,很快将人拿下送去京城审问。很快,县城又有了新的知县大人。

  新来的知县年轻,胸中有雄心壮志,做了真正的青天大老爷。

  彼时,柳纭娘生意的重心已经挪到了府城,每年的盈利两成用于接济穷人。无论赚多少银子,这规矩都没变过。

  兄妹俩成亲之后,就不再粘着母亲,柳纭娘并不觉得自己被冷落,反而还挺欣慰。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她整个人愈发惫懒,五十岁那年,她将手头的生意均分给已经成亲生子的兄妹俩,自己带着下人开始游走天下。每到一个地方,她都会给兄妹俩送信。

  后来,孙小寒也带着一家人搬到了府城,生意越做越大,他始终记得,是姑母拉了自己一把,否则,他还是小山村里靠着几分薄地连肚子都填不饱的穷小子。

  对待姑母,他心里的孺慕不比夏青兄妹少。每每听说姑母的行踪,总要让人送东西过去。

  于是,柳纭娘送的信又多了一封。直到她六十有五,才回到了府城,搬去郊外颐养天年。

  286. 典妻婆婆 一      脖子上有一大片……

  脖子上有一大片青紫的孙二翠冲着柳纭娘深深弯腰, 久久不起。

  “多亏了你,两个孩子才能走出小山村去见世面。靠谁都不如靠自己,成亲选的人好, 生的孩子也好……谢谢你。”

  她再次行礼,渐渐的消散。

  赵家的其他人,她提都没提。

  桌上的瓷瓶已经满了七成, 柳纭娘看过后, 重新闭上了眼。

  *

  “赶走!东西也别收, 什么破烂玩意儿都往府里送……”

  柳纭娘还未睁眼, 就听到了中年男子满是怒气的声音。

  这是一间挺大的屋子,柳纭娘此时坐在正堂里, 左右都有厢房, 左边摆着书案和书架, 右边放着屏风,隐约看到有软榻,更深处似乎还有床榻。屋中家具摆件样样齐全,一看就挺富贵。

  虽算不得豪富, 但肯定是小富之家。

  回过神,柳纭娘发现自己正死死攥着衣袖, 指尖都泛了白。

  刚才说话的中年男人怒气未休,回头看到她的模样, 冷声道:“我也是为了你好, 真要是和那边来往, 你的名声怎么办?又让明忠兄弟俩如何自处?”

  柳纭娘只觉眼前一片模糊, 眼睛一眨,已经落下了泪来。她伸手一摸,满手湿润。

  “别哭了。”男人皱起眉来, 满脸的不悦。看过来的眼神里满是不耐和……厌恶。

  可这眼泪压根也不由人啊,柳纭娘泪水还没止住,男人已经大怒,拂袖而去。

  门口有个丫鬟探头:“夫人,奴婢去给您换热茶。”

  在主子伤心的时候避开,堪称贴心。

  当然了,身为贴身的下人,此时最应该做的事近来宽慰几句。但丫鬟没来,可能是原身压根就不能宽心。

  柳纭娘进了里间,躺在了榻上。

  原身燕长琴,出生在昆国和各部落的边界陵城,十多年前,这里几乎每年都有战乱,无论男女,都不过是苟活罢了。

  这样艰难的日子里,燕长琴也一日日长大了,只是,她双亲一个接一个离世,唯一的兄长又消失在了乱战之中,长大后,她嫁给了一起长大的陈家独子陈康平。

  两人青梅竹马,在燕长琴亲人一个个离开之后,她眼中这就是自己最亲的人。成亲后,两人感情不错。

  世上之事难得十全十美。夫妻感情好,婆婆却不太喜欢她,觉得她命硬克亲。不过,那点不满随着两人成亲后三年抱俩,还生了两男娃之后便散了大半。剩下的那点怨气,只是婆媳之间的小事。

  如果一切顺利,燕长琴也算苦尽甘来。但是,就在两人的次子刚满周岁时,陈康平惹了大祸。

  隔壁的个部落以打猎为生,各种毛皮都有。且因为得来容易,价钱特别便宜,昆国中有远见的富商就到了凌城做皮毛生意。陈康平出身普通人家,家里的地不多,于是,便找了一份看守库房的活计。

  这活儿好啊,太阳晒不着,雨淋不着,冬日里守着火炉温两杯小酒,别提多惬意了。陈康平做惯了这个活计,一年多也没出过事,他便愈发放松。

  这一放松就出了事。

  不知怎的,装皮毛的库房着了火,饶是陈康平醒得及时,也烧坏了不少,更有好些被火苗燎过的皮毛卖不上价。出了这么大的事,东家又远在千里之外,管事做不了这么大的主,便想把陈康平送去衙门,以推脱自己看护不力的罪责。

  陈家夫妻就得这一根独苗,哪里舍得?

  颇费了一番功夫,找了中人上门去求管事,也正因为离东家太远,便有了缓冲之机,管事自己也怕担责……这烧了库房,怕东家计较,不过是为“损失”二字。只要能把缺了的那部分补起来,此事就能过去。

  陈家本就是普通人家,否则也不会让陈康平出来找活干。能够求到管事跟前,已经花尽了家里所有的银子,甚至还借了外债。想要把这皮毛补回,何其艰难!

  但补不了也得补,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人争着去大牢吧?

  陈家借遍了亲朋,这种时候,陈母又开始嫌弃儿媳没有亲人在身边,一点忙都帮不上。为此,没少明里暗里的收拾燕长琴。前后忙活了半个月,筹到了十三两银子。还差最后二两,是真的拿不出来了,连宅子都卖了。

  眼瞅着就要功亏一篑,事情又有了转机。原来是城里的中人找上了门。

  这中人帮着牵线搭桥,做各种生意。除了买房卖房买人卖人之外。他们还帮着给人典妻。

  什么是典妻,就是娶不上媳妇的人家,跑去租一个女子回来,三两年后生下孩子再送回。在这贫瘠的陵城,这种事不算新鲜。中人上门,表示有人愿意出二两银子,但只要燕长琴。

  陈家夫妻关起门来商量过后,找到了燕长琴面前。

  把妻子典出去,那都是吃不上饭的人家才会做的事。燕长琴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摊上这种事。当即一口回绝。可夫妻俩跪在面前,跪求她答应。

  燕长琴无法,眼瞅着管事那边越催越紧。公公婆婆又这般苦求,她只得答应下来。